行业信息
学会简介

  5822yh银河国际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注意!非瘟病毒持续变异,病毒呈现3大新特点,这些猪场最容易感染!
非瘟病毒持续变异,3大新特点难防难控!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多省的许多朋友反馈猪场遭非瘟侵袭,并且发现今年的病毒比往年更难防控,这也是今年非瘟从3月到7月、从北方到南方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形势、新特征下防好非瘟呢?

据了解,7月23日,猪价上涨0.05元,屠企报价14.17元/公斤,虽然,猪价延续连涨走势,但是,涨幅有所回落,上涨范围也逐步减少,市场看跌的情绪有所升温!其中,甘肃、山西、湖北、安徽地区,猪价震荡走低,屠企压价0.05~0.15元,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地区,主流地区,屠企报价上涨0.05~0.2元/斤!

目前,支撑猪价上涨,个人认为,养殖端出栏节奏的变化,市场挺价情绪的升温,支撑了猪价的偏强运行,但是,生猪均价不断上行,屠企报价涨破14元/公斤,市场压栏情绪松动,散户猪场受大猪压栏风险陡增,集团化猪企出栏增量,生猪供应水平改善,由于消费支撑较差,屠宰场缩量收猪,采购压力有所减轻,部分地区,屠宰场有一定停收现象,市场情绪交织,看涨、看跌以及看稳情绪共存!

预计,未来1~3日,猪价涨势或将进一步减弱,北方地区下跌现象或将增多,但是,猪价缺乏持续下行的基础,尤其是,月底到来,市场生猪出栏水平减弱,价格重心仍将偏强为主!

2023年非瘟形势一览


2023年以来,国内关于非洲猪瘟的消息就此起彼伏,从北到南覆盖众多省份,但生猪价格却依旧低迷,那么今年的非瘟感染情况到底如何呢?

首先,早在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就曾发布通知,暂停唐山“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山东荣昌育种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正嘉原种猪场有限公司鄂州原种猪场”3个无疫小区,上述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还是育种场,但也未能幸免。

而后的三四个月时间,北方就持续传出非瘟感染的消息,并且大中小猪场均有所感染,那段时间北方的养殖朋友都“谈飞色变”,直到6-7月才有所放缓。但是紧接着南方雨季到来,南方非瘟传播面迅速扩散,例如四川、江西、湖南、湖北、两广都有一些猪场发病,甚至有机构做了四川2000-3000头的企业调研情况,指出四川南部、平原地区疫情比较严重,调研对象感染面达到20-30%
综上可知,今年国内非瘟呈现“覆盖面广、点状散发”的传播情况,尽管因为多种原因,对全国生猪供应产能的影响有限,但却有许多猪场在非瘟侵袭下损失惨重,甚至不少人表示“清场重来也依旧染病,今年真的很难防!”

实际上不止国内,今年全球非瘟防控形势都较为严峻,7月以来全球就有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13个国家,共计发生400余起非瘟疫情,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甚至专门发布公告,点名防止非瘟从几个国家传入。 

总而言之,今年的非瘟防控形势较去年更加严峻,大中小猪场均有不少的感染情况,那么为何今年的非瘟如此难防呢?究竟是大家生物安全懈怠了,还是非瘟病毒真的更难防了,猪好多网团队通过案例归纳分析,总结出了今年非瘟传播的新特点和易感猪场的特征。

非瘟3大新特点


2023年非瘟传播面之广出乎预料,以至于大家都很纳闷——明明是按照以前的模式防疫生产,过去两年来都很稳固,为何今年却未能幸免!实际上,今年非瘟多发既有病毒的原因也有猪场本身的原因,疫病传播总有其客观规律和原因。 

首先,从非瘟病毒的传播来看,存在3大新特性——
一是毒力减弱:有猪场的猪只发病后一周仍未死亡;
二是早期症状减轻:发病猪只早期临床症状减轻,诊断更难、发现更慢;
三是传播加快:传播速度更快,往往发现时已传染较多猪只。

综上三点,可知为何今年各地非瘟点状发生较多,猪场从前发病是不知道防,现在很多人发视频都是感叹“防不胜防”!
其次,非瘟的感染确实有一定规律,我们发现这些猪场更容易感染:

一是人员变动大的猪场,今年猪价低迷导致猪场薪资待遇变动多,人员变动也大,但是人员变动往往导致生物安全体系出现执行误差,埋下巨大隐患。

二是“降本增效”的猪场,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许多猪场对于日常消毒、饮用水消毒等有所懈怠。

三是车辆进出批次太高的猪场,许多猪场采购不集中,以为做好洗消即可,但车辆与人员的频繁来往,极大地增加了感染风险!

总而言之,不难看出2023年非瘟的传播不仅有病毒原因,也有行业形势及环境变化的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形势、新特征下防好非瘟呢?最基础的是,猪场应当选择一个适应后非瘟时代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兼顾“安全、高效、增效降本、人性化”的特征,这样才能更加长久稳固的做好防非生产。

常态化的防非生产


近年来,母猪批次化生产凭借其“全进全出、管理高效、效益提升”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猪场老板的青睐。实际上,单纯从防非生产的角度来看,批次化的优势远远超出传统的连续养殖模式。

具体来看,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是猪群实现全进全出,便于圈舍进行彻底洗消及干燥,杜绝猪群间交叉感染的同时提升综合抗病力。

二是操作集中,让猪群能够在批次下实现集中淘汰、托养、转群或上市,减少车辆接触次数,而车辆是最大的传播风险之一,ASFV、PRRSV、PEDV等病原都可以通过运猪车辆进行传播。

三是供应集中,批次化下更有利于物资的集中供应和消耗,降低病毒外部传入风险。

四是高度人性化,批次化生产流程下,员工工作程序清晰、集中,能够合理有序为员工安排休假和集中返场,减少人员变动的发生,降低生物安全执行漏洞的风险。

总而言之,批次化生产之所以成为后非瘟时代大猪场纷纷选择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所带来的“预防感染化、免疫力最大化、接触病毒最小化”更契合生物安全要求,并且能够显著提升猪群整体健康度。例如大周批生产模式能够大大减少猪群免疫次数,这一方面减少了与猪只的接触频率,一方面有利于疫苗组合免疫,再次降低免疫操作次数,且猪群免疫水平更均匀。

除此之外,在养猪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批次化生产模式也能够最大化减少猪场非生产天数、发掘母猪繁育潜能、提高人效利用率并提高经营效益,是高度契合养猪业现状并承担起“高质量发展”任务的科学生产模式。